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1983, 02, 29-33
娜塔莎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10.16238/j.cnki.rla.1983.02.004
摘要:

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1937年生)是苏联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为玛丽娅借钱》(1967)、《最后的期限》(1970)、《活着,可要记住》(1974,获1977苏联国家奖金)和《告别马焦拉》(1976)等。作品大都以西伯利亚安加拉河一带农村为背景,主人公多是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劳动妇女。评论一般称他为农村题材作家,但他不同意这种提法,认为“从道德方面研究人的个性”才是他的创作特点。拉斯普京近年来很少发表作品。《我们同时代人》杂志1982年第7期发表了他的四个短篇,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文学报》9月1日随即发表评论,认为作品“具有自身的力量和深度”。本期选译的两篇——《我受不了啊……》和《娜塔莎》写得都比较含蓄,作者并没有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着力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感受和思考。《我受不了啊……》写车厢里的一个醉汉和周围乘客对他的态度,作家集中笔墨描写醉汉那令人揪心的、绝望的呻吟,让读者从中想象他遭到的巨大不幸和痛苦。周围乘客对醉汉有尖刻的讽刺,有粗暴的威胁,也有热情的相助,作家只用很少的笔墨就把他们写得个个性格分明。在《娜塔莎》中,作家极力表现一种不安和期待的情绪,并通过现实和理想的结合塑造了娜塔莎的形象,这既是现实的普通护士,又是作者梦境中的理想姑娘,在她身上可以看到俄罗斯农村妇女“内心的美和魅力”。作家通过这个形象反衬了现实中的丑恶,寄托了自己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暂无数据

基本信息:

DOI:10.16238/j.cnki.rla.1983.02.004

中图分类号:

引用信息:

[1]程正民 ,宏亮.娜塔莎[J].苏联文学,1983(02):29-33.DOI:10.16238/j.cnki.rla.1983.02.004.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