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 | 1 | 12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六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文艺界围绕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问题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讨论。1966年《文学问题》杂志编辑部召开了关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迫切问题”的座谈会。随后苏联作协和世界文学研究所又联合举办了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迫切问题”的讨论会。在这次讨论中暴露出苏联文艺理论界在创作方法问题上众说纷纭,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看法分歧很大。争论的中心主要是,在苏联文学中,除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法以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创作方法。格·波斯彼洛夫、阿·奥甫恰连科、米·赫拉普钦科、米·帕尔霍缅科等人反对把“社会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认为“社会主义文学”是一种“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更广泛的现象”。在苏联文学中,除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基本的创作方法以外,还存在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甚至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格·洛米泽、鲍·苏奇科夫、德·马尔科夫等人则反对增加“社会主义文学”这个概念,认为苏联文学中不能有多种创作方法存在,只能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统一的创作方法。这次讨论未能得出比较一致的看法。苏共二十四大以后,苏联文艺界又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讨论文章,1973年《文学评论》发表鲍·苏奇科夫、德·马尔科夫、格·洛米泽三人的文章,集中批评了“苏联文学中的创作方法多元论”,说“这种观点使我们的文学失去方向,并堵死了研究现实主义方法的新质的道路”,强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重大成果”是“确立了我们多民族文学的创作方法是统一的这个思想”。正是在这期间,德·马尔科夫提出了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看作是“原则上新的美学体系”,“真实地描写生活的历史地开放的体系”的理论。这一理论提出后,苏联文艺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1975年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举行了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中的新现象”的讨论会。会上大多数发言人都支持德·马尔科夫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历史地开放的体系”的提法。但是,格·波斯彼洛夫等人仍然坚持不能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同“社会主义文学”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认为“作家们可以具有包括批判现实主义原则在内的不同的艺术认识原则,但他们仍然可以具有统一的世界观,统一的社会主义思想方法”。他们对“开放体系”的提法基本上采取了否定的态度,认为这种提法会使苏联文学无法抵御敌对的思想和美学的影响。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和研究近年来苏联文艺界在这方面讨论的情况,我门选登了这两次讨论中的三篇文章,以供参考。
Abstract: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迫切问题》论文集莫斯科1969年版第58-59页。
① 《文学遗产》莫斯科1932年版第2卷第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一)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第10页。
① 《车尔尼雪夫斯基全集》莫斯科1949年版第卷2第239-240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一)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第9-11页。
① 弗·罗·谢尔宾纳《苏联文学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问题》莫斯科1958年版第13页。
② 《俄罗斯苏维埃文学史》1959年莫斯科大学出版社版第1卷第10页。
① 《创作方法》莫斯科1960年版第45页。
① 见阿·伊·奥甫恰连科《苏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论文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迫切问题》莫斯科1969年版第325页)。
② 见阿·伊·奥甫恰连科《苏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论文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迫切问题》莫斯科1969年版第330页)。
① 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迫切问题》论文集第459-461页。
② 同上,第429-430页。
③ 《文学问题》1972年第1期第75-76页。
④ 同上,第77页。
① 《文学问题》1974年第3期第105页。
② 同上,第106页。
③ 同上,第114页。
① 《文学问题》1972年第1期第81页。
基本信息:
DOI:10.16238/j.cnki.rla.1980.03.024
中图分类号:
引用信息:
[1]格·尼·波斯彼洛夫 ,刘宁.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争论[J].苏联文学,1980(03):139-148.DOI:10.16238/j.cnki.rla.1980.03.024.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