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 0 | 17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阿法纳西·阿法纳西耶维奇·费特-申伸是俄国十九世纪的诗人,当时"纯艺术"派的著名代表之一.费特出身于一个日尔曼血统的地主家庭.1834-1837年在维尔罗(今苏联爱沙尼亚共和国的维卢)上学,184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的哲学系.在这里曾和诗人A·A·葛里果利耶夫、?·?·波隆斯基有过接触.后来,为了恢复贵族的称号,他还曾入伍.费特从事诗歌写作是较早的,1840年就出了第一本诗集《抒情诗选》.但是,能够充分体现他的独特色彩的是1850年出版的第二本诗集.从1853年开始,诗人生活在彼得堡近郊,并同《现代人》杂志一派的文学家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包特金、德鲁日宁,以及后来的托尔斯泰等都建立了友好关系,写了不少作品.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俄国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斗争也更为激烈.就在这时,费特发表了维护贵族地主阶级利益和农奴制度的言论,在政治上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分道扬镳.用屠格涅夫的话来说,他是一个"积重难返的农奴制度拥护者和旧式的陆军中尉".费特的诗,在当时没有多少读者,有段时间几乎中断创作,只是到了晚年才又恢复写诗,并连续于1883、1885、1888、1891年出版了四本诗集,统称作《黄昏的火花》.费特不仅在政治观点上是和革命民主主义者背道而驰,在艺术观点上也是一个"纯艺术"论者.他认为艺术和生活是两的世界,除了美以外,艺术不可能对别的事物感到兴趣.他还说,"诗人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人,旁观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全身每个毛孔时刻都不由自主地渗透出生活来."在他眼里,诗人不是反映生活,而是在表现自我.所以,在他的诗里我们看不到社会现实生活的画面,特别是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画面.而他对涅克拉索夫反映人民生活的诗歌也大不以为然,称涅克拉索夫的诗是"涂鸦".费特的诗,除了爱情、自然、艺术,以及个人对这些问题的感受外,很少有其他的内容.据统计,他一生写过九百多篇诗,其中约有五百首是写爱情的,其余大都是描写自然的.这种主题的限制,大大地影响了他创作上的进展.屠格涅夫虽然非常欣赏费特的才华,但也很诚恳地指出:"他缺乏某种极其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对于内在的人,对于人的精神实质,他缺乏他在描绘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外貌时所具有的那种敏锐细致而又准确无误的嗅觉."这大概也是费特诗歌缺乏社会生活内容的主观原因之一.费特的诗虽然缺乏社会生活内容,但他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是十分成功的.他善于捕捉自然现象中那瞬息即逝的画面和意境,并善于用独到的艺术手法把它描绘出来.在他的笔下,俄罗斯奇妙如画的冬夜(《奇妙如画的景色》),冰雪覆盖的白桦(《忧郁的白桦》),春天的气象(《春思》),黄昏的声响(《黄昏》)……都写得纯朴自然,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这一点上,他和我国古代的山水诗人,颇有近似之处.另外,费特的诗富有音乐性.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过,"费特在他创作中最好的时刻,已经越出了人们给诗歌规定的界限,大胆地跨进我们的领域来了.与其说他单纯是个诗人,毋宁说他是一个诗人兼音乐家……".但是,由于译者的水平不高,这一点是很难表达原作之万一的.费特虽然游离于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同情人民疾苦的传统之外,但他那情感真挚细腻,风格独特,技巧精湛的诗篇却在俄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他的抒情诗过去在我国介绍较少,现选译他的几首诗,以飨读者.
Abstract:基本信息:
DOI:10.16238/j.cnki.rla.1982.06.011
中图分类号:
引用信息:
[1]连铗.费特抒情诗八首[J].苏联文学,1982(06).DOI:10.16238/j.cnki.rla.1982.06.011.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