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艺

  • 骨肉情

    诺·顿巴泽,夏玉

    <正> 一个头发剪得短短的男孩,手里拎着穿在树枝上的几条小鱼,低头站在一棵椴树下,两只忧郁的眼睛打量着自己沽满泥巴的赤脚,心里想:"这个老头多么象我的爸爸!白头发……黑眉毛……宽宽的鼻翼……漂亮的限睛……声音也是那么低沉好听……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也就是我的父亲!"

    1988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浪荡小子

    米·贾瓦希什维里,陈锌 ,杨艳丽

    <正> 一米哈·西尔比拉什维利服兵役期满,回到村里来了.这个消息当晚便传遍各家各户,那些已到出嫁年龄的姑娘七嘴八舌地谈开了:"你们听说了吗?米哈·西尔比拉什维利回村来啦.""好儿子回到家来,这下子他妈玛尔塔该高兴了.""他准会让村子又热闹起来的.他不在

    1988年03期 10-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公爵小姐玛伊雅

    列·基阿切利,马志洁

    <正> 马利阿莫巴节前夕,一个烈日炎炎的晌午,一架蒙着帐子的牛车沿着一条通向黑海方向的乡间道路吱吱扭扭地行驶着.一个农村小伙子裤腿卷到膝盖,打着一双赤脚远远地走在几头肋骨塌陷的牛前面,他穿着一件一直敞到胸口的破旧短上衣,不结腰带,而且把插着短剑的腰带象挂在肩上的书包那样搭在肩上.腰带前边塞着一支左轮手枪,后边插着一把短剑.小伙

    1988年03期 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玛丽塔

    格·列昂尼泽 ,高陶

    《玛丽塔》写的是一个象石榴花一样美丽动人的姑娘玛丽塔被损害被践踏的故事.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并不新鲜,但作家以诗意的笔触,将优美如画的格鲁吉亚自然风光与主人公美好的心灵交融一体,使作品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988年03期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一匹银灰色的小马驹

    奥·齐赫伊泽 ,黎明

    译坛时有新人出现.近年来,我国的文学翻译事业空前繁荣.不少才思敏捷、中外文功底厚实的青年和中年同志,见猎心喜,跃跃欲试.他们有的投稿我刊编辑部,有的表示愿意一试锋芒.我们感谢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同时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文学翻译事业的希望.为了扶植新人,我刊从本期开始,特辟"译作尝试"栏目,发表新人尝试之作.对译文中的不当之处,我们酌情给予改润,但不强加于人,力求保持译作原貌.并在译文之后附言,与译者共同商讨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问题.希望这一栏目能够为文学翻译爱好者提供一点帮助.

    1988年03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伊利亚·恰夫恰瓦泽诗十首

    戈宝权

    在苏联格鲁吉亚人民的文学史上,十九世纪后半叶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伊利亚·恰夫恰瓦泽的名字,是占着很重要的地位的.他继承了格鲁吉亚古典文学和诗歌的传统,奠定了格鲁吉亚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由于他在自己的诗歌和小说作品中,反映出了人民的心声和愿望,因此一百多年来他都是受到人民的敬爱的.恰夫恰瓦泽于1837年10月27日(公历11月8日)诞生在格鲁吉亚东北部山区的克瓦列利村.他出身自一个贵族家庭,但从童年就同农奴的子女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的母亲从小又培养了他对格鲁吉亚人民、对祖国的语言和文字的热爱.1847年以前他在农村学习;后来到了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在私人寄宿学校读了两年书;1849-1857年进了当地的中学;1857年二十岁时去到当时俄国的首都彼得堡,进了彼得堡大学的法律系,四年的学习生活,使他深受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们的影响,在他的世界观的形成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861年因参加学生罢课运动,被大学开除,不得不回到格鲁吉亚.在回到第比利斯后,他先创办了《格鲁吉亚通报》.在格鲁吉亚实行农奴解放(1864)以后,他曾在不少的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工作.1877-1902年他主编了《伊韦里亚报》(伊韦里亚是格鲁吉亚的古名).由于他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统治,积极参加格鲁吉亚的民族解放运动,1907年8月30日(公历9月12日)返回萨古拉莫的故居时,在途中为沙皇当局雇用的凶手所暗杀.恰夫恰瓦泽一生的作品是多方面的,有诗歌,有小说,有剧本,还有多篇的评论文字.他一向认为:"我们的事业——就是格鲁吉亚人民的生活.改善这个生活,这是我们最初的同时也是最后的愿望."恰夫恰瓦泽的作品,既有爱情的,也有描写社会题材的作品(如关于1871年纪念巴黎公社沦陷的诗);更多的诗作,则是反映人民的生活疾苦,歌颂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即如在《哦,我的笔啊》和《诗人》等诗中,就写出了他对诗歌的信念:"诗人要永远为人民服务"、"要向人民勇敢地讲出光明的话语".我早在五十年代,就读过恰夫恰瓦泽的诗歌作品,深为他的抒情诗所感染.这里翻译的十首诗,是根据格鲁吉亚作家协会提供的俄文逐字译稿翻译出来的.

    1988年03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讽刺幽默

    阎树声

    <正> 用胳膊肘按门铃有一次,一个人邀请一位朋友到自己家里做客.他对朋友说:"请您乘坐电梯上三楼,我住的房间恰巧正对着电梯,然后您就用胳膊肘按门铃就行了.""谢谢,"朋友回答道:"但是,我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让我用胳膊肘来按门铃呢?""我想您来的时候,不会是两手空空的呀!"

    1988年03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格鲁吉亚当代诗选

    李佐

    热情的苏联格鲁吉亚作家协会,专门为我们选择了许多当代格鲁吉亚诗人的作品,并且把每首诗都逐字地译成俄文,供我们编辑时使用.对他们这种友情,不仅我们编辑部的同志,就是我们刊物的读者,我想也是会非常感激的,同时也十分地理解:他们需要我们的了解,也希望了解我们.这种需要相互了解的感情,大概是目前整个时代的大趋势,文学领域,当然也不能例外.但是,我们的篇幅太有限了,不可能把他们推荐的诗作,全部介绍给我们的读者.这确是一件憾事.之所以说是件憾事,不仅是因为我们过去对格鲁吉亚的诗歌介绍得太少,更主要的是因为,格鲁吉亚是个很有特色的民族,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格鲁吉亚诗歌创作的历史,就是一个明证.早在12世纪格鲁吉亚就出现了著名的叙事长史《虎皮武士》,它不仅是格鲁吉亚的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之一,它给予格鲁吉亚后来诗歌创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正是在这种优秀的古老文化传统的影响下,格鲁吉亚建立苏维埃政权以后,它的诗歌创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民族诗人.他们的诗作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格鲁吉亚民族的历史、现实和对未来的向往.我们这里选择的几位诗人,都是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成长起来的,目前都已是中、老年的人了.不过,就是我们译介的有限的诗人诗作中,也仍然不难感触到这个民族的光荣的战斗历史传统,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以及他们对现实的评价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下面,我们把本期涉及到的几位诗人的情况,作个简单的介绍.格里戈尔·格里戈里耶维奇·阿巴希泽(1913- )是著名的现代格鲁吉亚诗人.1936年毕业于第比利斯大学语文系.1934年开始有作品问世.1938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74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是格鲁吉亚共和国国歌的作者之一(另一位作者是阿·阿巴雪里).他的诗歌创作特点是体裁的多样化.主要作品有反映格鲁吉亚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长诗《第六枚乔治十字勋章》(1942),描写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长诗《百战百胜的高加索》(1943),反映第比利斯建城历史的诗剧《关于最早的第比利斯人的传说》(1959)、《三个时代旅行记》(1961),记述13世纪格鲁吉亚生活的历史小说《拉沙列拉》(1957).他的组诗《列宁在萨木果里》(1950)曾获1951年斯大林奖金.我们选译的四首诗,既写了民族的历史和性格,也展示了诗人的创作情怀.伊拉克利·维萨里昂诺维奇·阿巴希泽(1909- )是格鲁吉亚的老诗人,格鲁吉亚科学院院士.他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诗》(1932)、《新诗》(1938)、组诗《古里亚正在蓬勃发展》、《猎人之夜》、《收获之歌》(1950)-1951),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肯定.卫国战争时期,写有《布海泽上尉》、《伤员之歌》等.战后写的组诗《巴勒斯坦,巴勒斯坦》获1966年格鲁吉亚国家奖金.他的长诗《走鲁斯塔维里的道路》,再现了这位格鲁吉亚伟大诗人的命运和内心世界.此外,他还是格鲁吉亚苏维埃百科全书的主编.穆赫兰·伊万诺维奇·马恰瓦里阿尼(1929- )是格鲁吉亚当代诗人.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第一部诗集《诗》问世,展现了诗人的才能.主要著作还有诗集《应该使君高兴》(1957)、《红太阳与绿草》(1957)、《祝你成功》(1965)、《土地的魅力》、《正午与半夜》(1968)、《请说》(1971)等.此外还有译著卡累利阿芬兰的民族史诗《卡列瓦拉》、《现代保加利亚诗选》.绍塔·格里戈里耶维奇·尼什尼阿尼泽(1929-)是格鲁吉亚当代诗人.1953年毕业于第比利斯大学语文系.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抒情诗集《我和你》(1956)、《乡下的秋天》(1959)、《橄榄树枝》(1961)、《太阳和阴影》(1963)、《石榴石》(1966)、长诗《要害与盾牌》(1977)等.1976-1977年所写的诗作获格鲁吉亚国家奖金.贾纳乌格·阿夫季多维奇·恰尔克维阿尼(1931-)是格鲁吉亚当代诗人.1956年毕业于第比利斯大学新闻系.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在一个寂静的夜里》(1959)、《信念之墙》(1970)、《铁锁子甲》(1972).长诗《阳光在移动》、《我的日历》获1967年格鲁吉亚共青团奖金.长诗《米尔扎·戈洛瓦尼》和《三个塔玛拉》获1975年格鲁吉亚国家奖金.

    1988年03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格鲁吉亚文学掠影

    翁义钦

    <正> 格鲁吉亚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从古代开始,歌谣、神话、英雄传说、故事等就在民间流传.随着封建关系的确立与发展、基督教的传入,格鲁吉亚与拜占庭之间的文化交往日渐加强,所译宗教书籍以及古希腊历史、哲学著作促进了格鲁吉亚文学的发展.五世

    1988年03期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太阳的歌者——顿巴泽创作初论

    张冰

    <正>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四年.夏秋之交、寒暑易序的第比利斯.鲁斯塔维里大街一如平日,熙熙攘攘,但却不见人们的欢声笑语,气氛显得异乎寻常的严肃.一队人流,簇拥着一位作家的灵柩,滞缓、沉重、庄严、肃穆地拥向太阳公园——作家的长眠之所.人们的心在颤栗!太阳仿佛也蒙了一层

    1988年03期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动态

    <正> 屠格涅夫《散文诗》新译本问世屠格涅夫晚年的力作《散文诗》对我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自"五四"以来出版过多种译本.智量先生的新译《屠格涅夫散文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以其对原文的忠实、独到的理解和清新绚丽的文笔,在传达这部文学名著的真实风貌

    1988年03期 8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难忘的格鲁吉亚之行

    戈宝权

    <正> 多少年来,我对格鲁吉亚古远的历史和文化就怀有很大的兴趣,因此,象高加索、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姆茨赫塔、哥里……这许多地名,经常萦迴在我的脑际,总想有朝一日能亲临一游!

    1988年03期 87-9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地槽(续)

    安·普拉东诺夫 ,陆琰 ,奚瑶

    <正> 送完葬,太阳坠落到了集体农庄的那一头.倾刻之间,世界变得荒凉而陌生.清晨,从边远地区升起一团浓重的乌云,它似乎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半夜时分,这团乌云应该抵达本地田野的上空,并且会下一场倾盆冷雨.眼望着天那边,集体农庄的庄员们心头开始发

    1988年03期 92-10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贝科夫的新作《第五个死者》

    孙复

    <正> 苏联著名作家瓦·贝科夫的《第五个死者》(书名原文为《?》,亦译《采石场》、《人坑》等)叙述的是一个既朴实无华又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位老人在坑里不停地挖掘,挖了整整一个夏天,不顾酷暑,不怕风吹雨淋,不为不时发作的心脏病而却步.他在挖什么?挖财宝?不——是!比财宝还宝贵.他在挖他往日的爱,他逝去的情,他共同战斗过的女友,他青年时代的恋人.

    1988年03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蕴寓于真实中的爱——谈谈鲍·瓦西里耶夫的小说

    杨雪燕

    <正> 或许是由于出生于古老、美丽的斯摩棱斯克的缘故,瓦西里耶夫的作品里也溶进了一种神秘、朴实、巨大的牵动人心的力量.在他那不凡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能与广漠无垠,宽广博大的俄罗斯大地相适应的深沉的爱.

    1988年03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虎皮武士》和它的插图

    高莽

    格鲁吉亚人民勤劳勇敢,酷爱自由,而且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学遗产.在格鲁吉亚民间,自古就流传着绚丽多采的歌谣、故事、神话和英雄传说.5世纪出现教会文学.12世纪肖·鲁斯塔维里的长篇叙事诗《虎皮武士》,是格鲁吉亚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著名史诗之一.外来势力入侵以后,特别是17-18世纪,摆脱奴役、争取解放的思想成了格鲁吉亚文学的重要主题.19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奠基人阿·恰夫恰瓦泽的诗歌和19世纪下半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伊·恰夫恰瓦泽的作品也都反映了格鲁吉亚人民争取自由与独立的美好理想和英勇斗争.伟大的十月革命为格鲁吉亚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格鲁吉亚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并且成为苏联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88年03期 110-111+1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